《永不坠落的扶贫志》追踪 翻开吴国良的“扶贫账本”

这里是广告

    5月19日早上6时许,位于东川区汤丹镇东南60公里处的江西村中坪子小组,依然笼罩在一片浓雾中。

    村民阳家福的家里,些许凉意。屋里生起一堆火,热气驱赶着雾气。屋旁圈里的鸡醒了,蹦来跳去,给这座房子增添了一些生机。

    今年3月,阳家福从村里领了30只鸡苗,两个月后卖掉了2只2公斤成鸡,每公斤50元,卖了200元;再过几个月,他可以再拿6只成鸡换30只鸡苗,并卖掉其余的成鸡。鸡的数量没变,阳家福却可以净赚两三千元。

    对阳家福来说,这是一笔“无本”买卖——他养鸡的钱,村上都给他“报销”了。家里的生活变了样,日子有盼头了。可当初那个给村民指点迷津的“亲戚”吴国良,却再也没法来串门了。

    明白账

    底数清、原因清,才能对症下药

    “弯腰树,36户,预计123万元。四类重点对象农危改贷款,最高不超3万元。”

    “中坪子小组,红薯已排下,每亩500斤,亩产值5000元。”

    “洒海村,购木瓜苗860亩,每亩90棵,54.18万元。”

    在吴国良的书桌上,一堆堆资料有序摆放,电脑前,一本笔记本静静地摊开,里面事无巨细记录着日常工作与贫困户基本情况,而一旁打开的笔,仿佛在告诉我们,它的主人只是暂时离席。

    汤丹是一个老工业乡镇,基础设施薄弱,脱贫攻坚任务重。全镇26个村中,有6个村要整体搬迁,涉及易地搬迁人口8233人,其余20个村需要进行农村危房改造,涉及4458户人家。

    去年9月,吴国良正式任汤丹镇扶贫办副主任并主持日常工作。农村危房改造、产业发展和大数据管理样样要操心。

    扶贫工作中,无论是农村危房改造还是产业扶持,对每户每家情况“门清”是最基本的前提和基础,而且每个月还要更新进度,扶贫办的同志每周必须至少跑一次。这项工作,没有捷径,没有“卯窍”,要做扎实,只能每天都在下村路上。

    都说慢工出细活,但脱贫攻坚等不起。

    为查清底数,吴国良经常每天跑100多户做调查,遇到有争议或模糊的数据,一趟不行去两趟,三五趟都不嫌烦。作为一名扶贫干部,吴国良既是精准扶贫政策的宣讲员、执行者,又是脱贫攻坚的排头兵、战斗员。

    在贫瘠的土地上扶贫,做到底数清、原因清,才能对症下药。这是吴国良在“斗穷”路上悟出的道理。在他的“小账本”上,每一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的走访情况都非常翔实,并逐一提出帮扶意见、追踪落实。

    73岁的陈发明和老伴原来住在破旧的危房里,生活无人照顾。吴国良不仅帮助他家盖好新房,还争取政策鼓励他们入股村里的合作社。

    孟树奎一家四口,2015年以前人均纯收入不足500元。他家的两个孩子,吴国良帮助解决读大学的助学贷款问题,还带到镇上实习并自己出钱给补贴。

    精准账

    精准扶贫,缺啥补啥

    算清贫困户帮扶措施的“明白账”,摸清了致贫原因,才能找准帮扶路子。

    吴国良第一次来到洒海村关上一、二组,村里的贫困状况让他着实吃了一惊——见到的大多是留守老人、妇女和儿童,村道狭窄,产业基本没有,老百姓在地质灾害隐患点守着几亩薄田,虽说吃饱饭不成问题,但没啥余钱。

    “精准扶贫,缺啥补啥。”吴国良梳理出村里的三个痛点:地处地质灾害隐患点、基础设施薄弱和产业为零。于是对症下药,着重向这三个点发力。

    铲平山头,重建新家;发展产业,脱贫致富。下个月,洒海村关上一、二小组村民就将搬进乌龟山农村危房改造搬迁点,159户村民将在这个有着深深“国良印记”的村庄开始新的生活。洒海村村委会副主任李建荣介绍,村落新址地处小江核心地带,水资源丰富,温度、光照适宜,村里准备按吴国良之前规划的,房前屋后种上芒果树,贫困户入股种植番木瓜,积极发展农家乐,让洒海村成为东川人的后花园。

    5月20日午后,暴雨即将来临,天气燥热。竹山村党支部书记张仕荣匆匆跑进2000平方米的猪舍,打开8个直径一米的换气扇,给猪舍通风,生猪养殖基地里100头猪仔安静了下来。

    张仕荣很早就有带领村民搞养殖致富的打算,但苦于没有启动资金又担心市场风险,所以一直没有付诸行动。直到一年前,吴国良带着他做调研、跑市场、做分析、入农户,从项目申报、基地选址再到一家一户鼓励贫困户参与,吴国良的严谨和事事亲力亲为,这才让他吃了定心丸。“村集体合作社 贫困户”的经营管理模式,不仅为贫困户脱贫致富找到新路径,还解决村集体经济的“空壳”问题。

这里是广告,联系


24小时热闻
友情链接
BS17799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认证:00307I10001R0S 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:00307Q10176R1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多言头条 All Right Reserve 版权所有